扫码点单、App下单、进店购物……不管你是买杯咖啡还是理个发,会员体系几乎无处不在。时间久了,注册的账号越来越多,密码也记不住了,但你真正从中获得持续价值的,又有多少?
这并不是消费者的问题,而是大多数品牌的会员系统“形同虚设”。许多所谓的会员权益,仅停留在表面,不仅没有形成粘性,反而增加了用户的“信息疲劳”。
如果说每一类消费品都值得重新定义,那么,会员体系也同样需要被重新构建。
我们身边的“小马们”不在少数:为了领一杯饮料注册了快餐品牌的会员,为了购物折扣加入了超市的会员系统,甚至为了一次限时打折“不得不”成为电商平台的会员。过了几天,当短信轰炸开始、App推送泛滥,用户只剩一个选择:无视或拉黑。
为什么品牌花了钱,结果却是“打扰了用户”?
本质上,这类会员运营根本没有建立起持续关系。单纯的促销驱动和信息推送,注定是短命的。真正优秀的会员系统,应该是品牌资产的一部分,是一种“慢热型”的长期关系,是能沉淀信任、激发二次消费、甚至带来口碑裂变的“关系引擎”。
会员不是用户的“身份”,而是一种“情感关系”。因此,一个成功的会员体系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:
1. 稀缺性价值和尊贵感是入门门槛
QQ会员早年最成功的一点,是让会员拥有“与众不同”的体验:红名、特权、等级徽章,这些本身没有直接金钱价值的东西,却带来了用户身份的认同感。而现在太多品牌只知道发券和打折,忽视了“稀缺体验”的重要性。
2. 会员分层不是形式,而是策略
航空公司早已将“按等级定权益”玩得炉火纯青。经济舱与头等舱的体验差异,从排队到登机,每一步都能感受到“我是特别的”。同样的逻辑,如果你的高价值用户与路人甲享受的是同样的内容与通知,那还谈什么忠诚度?
3. 会员体系要能讲故事,传递品牌文化
例如永璞咖啡借助IP“石端正”打造全链路体验,不只是卖咖啡,更在卖情绪和故事。让用户在每一次互动中,都能感受到品牌的“性格”,这才是长期价值的根本。
4. 会员体系也要有“生命周期”管理
不同阶段的品牌,有不同的会员策略。你刚创业,重点是拉新;当有一定用户基础后,转向活跃与留存;等到用户规模增长稳定,再转向精细化运维与深度转化。不能一招吃遍天下,更不能拿别人成功的案例,直接套在自己身上。
星巴克曾是“高门槛”会员制的典型代表,必须买星礼卡才能成为会员。但2018年起,它选择降低门槛、推动App注册、优化积分政策,转向构建“可被反复触达”的私域流量池。
这背后不是简单的策略变化,而是意识到会员运营的核心是“关系资产”。从最初的打卡集星,到后来的积分换周边,再到App中的任务机制,星巴克在重构会员运营路径,让“星星”不仅仅是积分,更是连接用户与品牌的桥梁。
从2020年到2021年,星巴克的活跃会员数量翻倍,贡献的销售额超过七成。这不是靠广告烧出来的,而是靠用户关系“养”出来的。
今天,用户注意力被分散到各类App、社媒与平台中,仅靠优惠已经不足以打动他们。于是,“会员+游戏化”成为一种新趋势。
耐克与天猫联合推出的“进阶会员计划”就是典型案例。加入会员,就能拥有虚拟形象,形象的变化随着等级解锁,背后还对应品牌的经典产品。打卡、走步、看直播、做任务、玩小游戏……这些轻量但高频的互动方式,不断强化了品牌存在感。
不仅如此,好友分享、竞技机制等社交元素的引入,也让用户之间产生了联结,品牌变成了关系中的“媒介”。这种策略让耐克天猫会员的黏性翻倍,停留时长比大促期间还要长。
薄荷健康的“花田任务”、支付宝的“蚂蚁森林”,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:任务+反馈+成就+情感,是驱动用户行为最自然的路径。把会员变成玩家,变成社群的一份子,而不是冰冷的数字标签,才是真正的沉浸体验。
并非所有用户都愿意“免费薅羊毛”,也有用户愿意为优质体验买单。
山姆、盒马MAX等零售商明确规定,非会员不得入内,拉高了品牌的稀缺感与服务承诺。泡泡玛特不仅做免费会员,还做付费“优享会员”,提供限量购买权与专属周边,真正击中了核心粉丝的消费冲动。
喜茶、乐乐茶等新茶饮品牌,也在尝试让会员享受优先制作、免配送费等“尊贵但真实”的权益。不是靠噱头,而是让用户实打实感受到“我是被优待的”。
这也是未来会员体系的趋势:不是数量的比拼,而是质量的沉淀。
用户的消费行为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平台。他们可能在抖音种草,在天猫下单,到线下门店体验,最终在微信客服上留存。
真正优秀的品牌,正在打通线上线下,构建全域统一的会员ID。例如李宁、欧莱雅等品牌,正在将App、电商、门店、客服打通,形成统一的会员成长体系,让用户无论在哪个平台出现,都可以被识别、服务与激励。
在用户获取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,会员不再只是一个“回头客”的标签,而是品牌未来增长的复利系统。它帮助你理解用户、连接用户、激活用户,并最终形成品牌自己的数据资产与用户资产。
真正有效的会员运营,不是多做几个优惠券的功能,也不是堆砌一堆等级图标,而是用心经营一段段“关系”,用内容、服务、互动、体验与用户共建情感。
你注册过无数会员,也许真正留下印象的只有那几个。作为品牌方,不如问自己一个问题:用户为什么愿意留下来?答案,可能比你想象的简单,也更难做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