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从事设计或运营的朋友,可能都有个疑问:关键词排名到底有什么用?是不是只是SEOer才需要操心的事?这篇文章,换个视角告诉你:关键词排名,是你抢占注意力入口、降低拉新成本、提升品牌声量乃至成交转化的关键抓手。
先抛个问题: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时代?
毫无疑问,是“移动互联网+内容过载”的时代。还记得十几年前,PC互联网盛行的时期,企业官网是信息集散地,几乎所有对企业的第一印象都源自官网。
但今天不一样了。信息渠道呈碎片化扩散,企业发声的方式五花八门:短视频、公众号、直播、知乎、小红书、微博、社群……每个平台都可以是传播阵地。
表面看似选择丰富,实则机会分散。用户注意力被撕扯成碎片,获取用户信任和关注越来越难。可无论哪个平台,只要是内容平台,一定有搜索入口。
这就意味:只要有搜索入口,就存在流量突破口。
根据我以往在内容平台的实际经验,一个平台的60%以上流量都源于搜索入口。换句话说,只要你能在关键词搜索中占据一席之地,就已经领先了同类内容一大截。
那么,抓住搜索流量的核心操作是什么?——没错,就是关键词排名。
很多做效果广告的朋友可能嗤之以鼻:“我不靠SEO、关键词,我是砸钱引流。”这话对,也不对。
我曾在小红书负责过广告投放,平台里也有关键词排名机制。投放1~2元一个词,可以让你的笔记出现在搜索结果首页,和传统搜索引擎展示链接不同,内容即结果。
你会发现一个现象:效果广告也绕不开关键词排序。而且花钱买排名的短期效果确实很爽,但长期看ROI难算,效果广告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得起的。
除非你家产品是市面上少有的“S级”优质款,靠高毛利、高复购撑起广告投产,否则效果广告做得越多越烧钱。
那怎么办?答案是:用品牌关键词打基础,靠内容带持久流量。品牌关键词排名虽慢,却稳。一旦积累起来,长期霸屏。
比如我写的“XX讲运营”,现在在百度、知乎、小红书搜索都有不错的排名,这背后是两年多持续内容输出的结果。
你可能没写文的习惯,但你所在的公司一定有品牌曝光需求。哪怕是阿里、腾讯,也不可能忽略品牌关键词的价值。
如果等不起一年沉淀?也可以通过高权重平台或KOL,付费合作发内容,带关键词。只要策略得当,一周就能在搜索结果中出现你们品牌的内容。
我之前就用这种方式帮不少企业提升曝光,效果显着。至于哪些平台值得投、性价比高,后续我再整理详细分享。
说白了,关键词排名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:帮你低成本触达新用户。
企业的增长离不开拉新,而真正能带来增量的,是那些“还不了解你”的潜在用户。
这种用户搜索行为的特点是:“问题导向型”。他们不是直接搜你的品牌名,而是围绕痛点、需求、对比来搜索。
比如你是卖枕头的。消费者买枕头是低频行为,不会记住品牌名。他们可能会搜索:
- “哪个牌子的枕头好用?”
- “有没有适合加班党的护颈枕?”
- “什么枕头不容易塌陷?”
- “睡眠浅适合什么枕头?”
这些都是典型的问题关键词。你要做的就是:围绕这些问题写内容,顺便把你的产品“自然地”植入进去。
写得越真实、越接地气、越像真实用户发声,效果就越好。不要硬广,那只会被算法和用户共同“屏蔽”。
进入视频时代,这套玩法照样成立——只是从图文转为视频,逻辑不变。关键是:你发布的内容能不能在对应关键词下排上去,这就考验平台选择与优化技巧了。
我以前合作的一些媒体至今还在发光发热,有篇2020年发布的内容,2022年还能每天新增曝光,这种长尾流量才是真正值钱的。
很多人以为关键词排名只是吸引流量,其实更大价值在于:提高成交率。
用户在决策过程中,都会做信息对比。先是搜索了解,再是价格对比,然后才是下单或签约。
这时候,如果他在百度、小红书、知乎搜索你的品牌名,跳出来的都是你们主动发布的“种草内容”或正面案例,你想想:是不是极大增强了他的信任?
我们过去做的一些项目,铺了几十条关键词内容,几乎覆盖了目标客户常见问题,客户一搜都是正面反馈,这种“舆论氛围”,直接决定了成单率。
很多老板一直说“转化率低、询盘后没下文”,其实问题根源在于:客户“背调”时,看到的是你不控制的内容,甚至是负面评价。
所以,关键词排名,是最强的“成交前背书”工具。
想靠关键词排名爆量?别指望一夜爆红,这是个慢热型工程。
它就像烧水,最开始看不到变化,等到一定程度才会突然“沸腾”。中途放弃的人很多,真正能跑出来的,是那些把关键词当做长期资产在经营的人。
如果你还在为“品牌没声量、效果投不动、内容没人看”苦恼,或许该换个思路,从关键词排名这条“隐形通道”重新发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