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,全网热议的“蜜雪冰城招牌变绿”事件终于有了结果: “门头换色”惹众怒,最后有人担责了 统一招牌?店主:花钱、停业、还认不出我了! 招牌不只是装饰,它就是“饭碗” 城市需要整洁,也需要多样。
4月15日,官方通报: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,同时要求深刻反思、彻底整改。
这波操作来得够快,但这场招牌“变脸”风波,为啥能在一周内冲上热搜,还引爆了无数同行和网友的情绪?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实体商户的“心酸日常”。 01
起初只是有网友吐槽,河北廊坊三河市的一家蜜雪冰城门头被刷成了绿色,整条街的店也都在换颜色,看着像“统一装修”。
但问题是——蜜雪的招牌一直是大红色啊,谁见过绿色雪王?
结果一查,原来是当地城管部门说,为了市容整洁,规定商户不能用红、蓝、黑这三种颜色。
于是很多店被通知限期整改,有的招牌直接被拆了,有的被要求刷漆,有的店主甚至发视频提醒顾客别走错门。
事情很快就炸锅了。
同行看了直摇头,网友评论一边倒支持商家:
- “小本经营,经不起折腾。”
- “颜色都管,明天是不是菜单也要统一?”
- “谁来赔我改招牌的钱?”
4月10日,有门店连夜把招牌改回了红色;4月14日,人民日报发文批评城市管理“只讲面子”,侵犯商家自主经营;
隔天,三河市委负责人被免职。
一句话总结:这不是“颜色”的问题,而是在营商环境下,商家连自己门头长啥样都不能做主的问题。
02
对于“统一门头”这件事,很多开店的朋友都是真心难受。
一位开奶茶店的老板说得很直接:“招牌换一次,平均得停业三天,光损失营业额就两三万。再加上制作新招牌的钱,搞一轮下来够交大半个月房租了。”
更惨的是,有些店刚换完没几天,又被通知要改回去,白白多花一笔钱。
还有店主说:“以前顾客在马路对面就能看到我,现在整条街一个颜色,老顾客开车转了三圈都找不到,最后去了别家。”
更崩溃的,还有不清不楚的补贴。
大家都在传“会补钱”,但没人知道怎么领、啥时候发。问谁都是一句:“还在研究中。”
其实全国类似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了:
- 成都2019年搞民国风,把整条街门头换成复古灰,结果很多商家生意暴跌;
- 沈阳、沧州也都出现过统一黑白招牌的操作,结果引发大量网友吐槽“走在街上像灵堂”。
说白了,这些“看起来统一、其实割裂”的招牌改造,没一个是真正为商家着想的。大家都是在为所谓的“城市美学”买单。 03
可能很多人没意识到:招牌对实体店来说,不只是门面,是生意的“名片”。
奶茶行业竞争有多卷?来看数据:
截至2025年3月,全国奶茶门店总数是42.1万家,但过去一年,居然有超过16万家门店关门。
活下来的店,靠什么?
靠的是:你在街上走着走着,一眼认出“红红的蜜雪”“绿绿的奈雪”“黑白风的喜茶”,然后才会想着“进去买一杯”。
品牌标志色已经变成一种消费者习惯——看到这个颜色,才会想到这个品牌。
人民日报也说了句很到位的话:“商铺招牌,是商户招揽生意的‘名片’。”
如果一刀切统一颜色、强制规范风格,不仅破坏了品牌识别度,也会直接干掉实体店最宝贵的“辨识能力”。最后一句话总结:
别总拿小店“开刀”,他们已经很努力了。
这次的“绿招牌事件”虽然有了官方回应、有人被问责,但真正的意义是提醒所有人:
营商环境的好坏,不靠口号,靠的是让每一个认真做生意的人感到安全、安心、有盼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