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,一场由科技主导的“岗位重塑”正在加速发生。PayPal、United Wholesale Mortgage、Shopify等行业头部企业的管理者,正在悄然打破以往的招聘常规——他们不再急于扩招,甚至要求除非岗位无法被自动化,否则暂停招聘。
多位业内高管透露,人工智能的高效表现已令企业重新思考组织结构,未来在多个职能部门上会明显收缩人力计划。如果未来经济环境趋紧,这种转向可能会进一步提速。
微软、亚马逊、谷歌等科技巨头,正积极推动AI落地,目标是替代如初级销售、网络安全分析、客户服务、软件开发、设计、翻译、内容撰写等通用型岗位。对于追求成本效益的企业而言,这些解决方案的吸引力越来越强。
例如,PayPal早在两年前上线了内部开发的AI聊天机器人,每年可处理多达5200万条客服请求,相较过去,人工介入量锐减了80%。该公司近两年裁撤了约4500个职位,虽未明确其中客服岗位的占比,但AI对运营效率的提升已经显而易见。
网络安全公司Sysdig同样如此,通过AI代替初级销售对客户邮件的回应,其CEO表示,得益于AI的能力,公司已经削减了原本的招聘计划,部分岗位甚至被直接取消。
在富士通内部,AI系统正被广泛应用于销售与IT支持环节。公司为旗下3.8万名销售团队部署了AI线索系统,同时建立了每年能处理超过7.5万个服务请求的自动化响应机制。
尽管不少企业在对外表态时会避谈“AI替代人力”,但一些公司高管已经直言不讳:裁员是难以避免的现实。安永(EY)金融服务AI咨询负责人萨米尔·古普塔就指出,随着AI深入业务流程,客户企业在大多数部门都会缩减招聘,甚至出现净裁员。EY目前也在通过聊天机器人处理人力资源与财务任务。
AI并非只是“裁员利器”,对一些企业而言,它更像是增长期内的“成本控制阀门”。
以美国最大抵押贷款机构United Wholesale Mortgage为例,过去四年他们与谷歌合作开发了一整套AI文件处理系统。公司CTO布莱斯勒透露,以前一份产权协议需承销员耗时45分钟,如今仅需不到5分钟即可完成。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,公司贷款处理能力翻倍,而AI系统的运行成本还低于人均薪资。
这家公司的CEO马特·伊什比亚更曾在股东大会上直言,当下一轮利率下降引发再融资潮时,他们的AI投入将直接变成竞争力优势。
当成本压力持续攀升,“零人工团队”不再是天方夜谭。
花旗集团在2023年财报亏损后,宣布两年内裁员2万人,并开始在多个业务流程中引入微软与谷歌的AI工具,用于财务分析、软件开发、资产定价等任务。尽管花旗官方表态AI只是“对员工的补充”,但外界普遍认为其人力结构正在悄然重组。
ServiceNow的高层也表示,他们正积极推广一种可完全替代IT运维团队的AI解决方案,并喊出“打造零员工支持团队”的口号。
芯片制造商博通虽然员工数量持续增长,但在技术支持团队中早已部署AI,明确目的是控制招聘规模。Shopify、Fiverr等公司甚至已明文规定,任何新增人力需求必须先证明任务无法由AI完成。
Fiverr CEO米莎·考夫曼近期向员工发出内部备忘录,鼓励大家主动尝试如何用AI优化自己的日常工作。他强调:“在我们学会用现有资源做更多事之前,没有理由增加人手。”
他最后直言不讳地提醒全体员工:“无论你是工程师、设计师、产品经理、数据分析师、法务、客服还是财务人员,AI正在盯上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