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周二(4月29日),特朗普将迎来第二任期的百日节点。然而,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,他的“百日答卷”远未得到认可。 特朗普主推的关税政策,直接推高了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。 美国媒体警告,如果当前关税政策持续,美国很可能在数周后面临部分商品短缺。 关税飙升引发了企业界的强烈反弹。 在国际谈判层面,局势同样不容乐观。 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刚刚走过百日,但金融市场、实体经济、供应链体系乃至国际关系,几乎无一幸免地感受到了震动。这种局面,如果继续恶化,很可能导致美国内部经济矛盾加剧,外部资本信任度下滑,甚至为全球经济再添不稳定因素。
自上台以来,特朗普一系列激进政策频频搅动市场情绪:对加拿大、墨西哥商品征收重税,签署所谓“对等关税”行政令,持续向美联储施压要求降息,甚至暗示要撤换鲍威尔主席……种种举动引发金融圈普遍不安。
市场态度也很直接:从1月20日到4月25日,美股三大指数悉数下跌,美元指数下挫近9%。这一开局,无疑在21世纪的美国总统中位列“最差”行列。
不仅金融市场,实体经济也在感受到阵阵寒意。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跌至2022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,比去年底下降近三成。彭博社的数据显示,标普500成分股中,已有27%的公司下调了2025年业绩预期,只有9%的公司选择上调。
与此同时,LegalShield法律公司指出,今年一季度破产咨询量激增,创下自2020年以来新高,警告称美国可能将在夏季迎来一波破产潮。
海外投资者也在按下“暂停键”。欧洲的大型养老基金纷纷减少对美投资布局,CNN直言,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让美国正逐渐失去“全球资本避风港”的地位。电商平台齐声涨价,普通民众首当其冲
据4月25日报道,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商家正集体涨价。价格分析机构数据显示,自4月9日起,亚马逊上约1000种商品出现平均近30%的涨幅,涵盖服装、家居、电子和玩具等各个品类。Temu、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也纷纷公告,将因运营成本上升进行调价。
社交平台上,不少美国消费者吐槽“一夜之间,购物车变得更贵了”。
涨价浪潮席卷各行各业。护肤品牌Pure Daily Care透露,某款护肤品的制造成本几乎在一夜之间从10美元飙升到25美元。联合创始人戴夫·达马直言,过去还能维持7-8美元的利润,如今关税之下,利润空间几乎被压缩殆尽。为应对压力,企业只能逐步提价,并减少促销,以保护微薄的利润。
同时,廉价基础款服装成为受害最重的一类。CNN报道指出,美国98%的服装依赖进口。未来一年,美国服装价格或上涨65%,鞋类价格上涨幅度可能高达87%。尤其是T恤、袜子、内衣等低价必需品涨幅最勐,直接冲击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消费需求。供应链紧张预警:部分商品或将短缺
NBC报道称,由于成本压力,许多企业正在取消海外订单。截至5月10日,计划抵达洛杉矶港的货船数量同比大减33%。美国零售联合会预测,如果关税维持不变,下半年整体进口量将减少20%,低价鞋类、服装、玩具和部分电子产品最可能首先“消失”在货架上。
随着秋季开学和冬季购物季的到来,商品紧缺的问题恐怕只会进一步放大。供应链中断一旦发生,即便政策有所调整,恢复也需数周乃至数月。企业怒诉关税政策,痛批“黑白颠倒”
美国知名益智玩具公司“教学资源”(Learning Resources)CEO里克·沃尔登伯格表示,他们今年需要缴纳近1亿美元关税,是以往的44倍。该公司已在4月22日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,指控政府越权加税。
沃尔登伯格直言,当关税从20%暴涨至145%,任何企业都难以承受,公司基本停止了进口。他斥责所谓“关税促使制造业回流”是彻头彻尾的幻想——过去十年里,公司屡次尝试本土生产,但因种种现实问题始终未果。
沃尔登伯格愤怒表示,政府完全无视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,肆意施策,已让商业环境“黑白颠倒”。他誓言将上诉至最高法院,捍卫企业的基本权益。欧美关税谈判陷僵局,分歧仍然巨大
法国财政部长埃里克·隆巴尔表示,欧盟与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谈判“距离达成协议还很远”。虽然双方都希望加快进展,但现阶段谈判仍充满波折。
目前,美国依然对来自欧盟的钢铁、铝制品、汽车征收高额关税,且保持对外普遍10%的“基准关税”,欧盟委员会则持续批评美国关税措施无正当理由,损害全球经济稳定。总结与前瞻
现在是一个警醒时刻:若不能及时调整政策思路,美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领导力,恐怕将遭遇实质性动摇。希望决策者能早日回归理性,把民众、企业和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。